“预防口蹄疫感染的猪用保健饲料及其配制方法”喜获发明专利

时间: 2007/04/17   作者: 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科   点击:
由我校动物医学院文利新副教授等专家发明的“预防口蹄疫感染的猪用保健饲料及其配制方法”近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专利号是:ZL200510031677.2,证书号是第315645号。
    近年来,国际国内不断出现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是国际检疫的一类传染病头号检疫对象,也排在我国农业部公告的动物一类疫病的首位,所有偶蹄兽猪、牛、羊、骆驼、鹿等均能感染,人也能感染,小孩特别是哺乳期小孩易感,以严重的胃肠功能紊乱,急性心肌炎引起猝死为特征。口蹄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往往造成大流行。
    我国2005年出栏牲猪达6.5亿头,产值6000亿元以上,再加上与之相关的有关肉食加工、皮革及相关制品每年GDP更高达上万亿元,猪口蹄疫的危害和影响远远超过禽流感等。自去年开始,我国山东、江苏、新疆、甘肃、宁夏、湖北及青海等地相继发现了亚洲I型FMD疫情。因此,FMD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从流行病学角度认为:绵羊是本病的“保持者”,猪是本病的“放大器”,牛是本病的“指示红灯”。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被FMDV感染的动物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无论在家畜还是野生动物的FMD的流行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权威人士指出:二十一世纪消灭口蹄疫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首要原因就是疫源难以根除。
    我校动物医学院文利新、袁慧等专家教授长期从事“保健养猪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风味型肉源开发”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开展了对“预防口蹄疫感染的猪用保健饲料及其配制方法”研究,并取得喜人成果。该项发明专利的获得,是保健养猪研究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校在“猪口蹄疫”防控方面取得了一项关键技术,同时该项成果专利为从源头上预防“口蹄疫”的传播和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口蹄疫感染的猪用保健饲料作为保健饲料研究的新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对于集约化养殖企业预防和控制FMD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文利新副教授是我校动物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动物保健的研究,在国内外创新地提出“生产繁殖应激”假说;保健养猪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命名了三个新疾病;成功拓展了功能性饲料这一新兴产业,已申请专利12项,已获发明专利3项。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