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就“948计划”启动实施以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时间: 2010/08/17   作者: 谭洁   点击: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计划”)自“九五”启动实施以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雷刘功]: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参加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农业部负责实施的“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就是“948”计划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王衍亮巡视员,兽医领域专家、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孔宪刚研究员,作物品种资源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宗文研究员。首先我们请王衍亮巡视员介绍“948”计划的总体情况。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 王衍亮]: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各个新闻媒体多年来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948”计划的有关情况。

  为了尽快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94年8月,经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提议,国务院批准,从“九五”计划开始实施了“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计划),该计划由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王衍亮]:根据部门的职责,农业部主要承担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引进工作。在1996年-2009年的14年间,中央财政总计投入资金14.15亿元,立项1300余项。先后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各类先进农业技术1500多项,种质资源80000多份,仪器设备等1300余套(台、件)。这些成果有的引进来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有的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衍亮]:一是引进了一大批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通过材料和种质创新,培育了大量适合我国不同类型生态区的动植物新品种,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从作物种质资源来看,截止2008年,共引进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牧草、花卉、微生物和动物等优良品种、自交系、亲本和种质材料8万余份,挖掘出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的育种材料近50万份,培育新品种500多个,累计推广14亿亩以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衍亮]:目前,这些种质资源直接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的国外水稻品种有19个,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的国外小麦品种有6个,从日本、巴西、美国和埃及引进的红富士苹果、旱稻、玉米、棉花等等,都已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王衍亮]:从动物种质资源方面来看,引进了一大批名特优稀畜禽品种资源。我们熟悉的肉用波尔山羊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瘦肉型猪、杜洛克、汉普夏等种猪是从丹麦、奥地利、英国和美国引进的,皮埃蒙特肉牛是从意大利引进的,长毛兔和肉用兔是从德国引进的。这些畜牧种质资源除有些直接用于生产外,还用它们进行国内品种改良,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绵羊、中国黑白花奶牛、草原红牛、新疆褐牛、三江白猪、北京白鸡、哈尔滨白鸡等一大批优异的畜禽新品种。

  [王衍亮]:二是通过引进与创新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948”计划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丰富了“肉蛋奶”、“瓜果菜”市场供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今天仅给大家介绍一个柑橘产业发展的例子。

  [王衍亮]: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柑橘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价格下降、效益下滑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栽培品种的成熟期多集中在10-12月,不能够均衡上市;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我国栽培类型以宽皮橘为主,比例达到65%;三是产后处理落后,导致一流的内质、二流的外观、三流的价格,果品出口比例偏低。针对这些情况,948项目从1997年开始支持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引进国外不同季节成熟的品种以优化结构。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柑橘的早、晚熟品种和产量显著增加,该项目在主产区先后建立了脐橙、甜橙、温州蜜柑等生产基地,实现了我国柑橘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为增产增收与扩大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项目重点实施地区之一的赣南脐橙产区,已成为我国脐橙的新兴生产基地和出口东南亚的主要基地。为解决三峡库区脐橙早采的问题,项目引进了留树保鲜技术,在不增加种植面积和不更换品种的情况下,可以讲已成熟的柑橘果实留在树上2-3个月,并根据三峡库区的特点筛选了适合该技术的柑橘类型、适合的挂果量和挂果时间,避开了柑橘销售高峰,实现鲜果的周年供给,有效增加了库区果农的收入。

  [王衍亮]:三是通过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引进,增强了我国抵御重大动植物疫病风险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物种的跨国界、跨区域间转移越来越频繁,客观上增加了动植物疫病发生、传播和控制的风险。从“九五”开始,“948”计划每年都立项支持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引进,目前已经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引进了多种动植物疫病的检测和综合防治技术。例如,早在1998年,948项目就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开始引进并研发“禽流感防治技术”,几乎引进了全部已知的135个毒株,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储备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疫苗为国内有效防控禽流感疫情传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并支持了周边有关国家。由于提前立项开展技术引进,技术储备充足,使得其它重大的动物疫病如猪兰耳病、链球菌病等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王衍亮]:四是通过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开辟了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新渠道,培育出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研队伍,提升了我们国家农业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先后聘请了800多名国外知名专家来华讲学,支持1000多名中青年科学家赴国外进修和学习,扶持、凝聚了大批海外学子归国参与技术引进和研发。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支持培养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勤奋务实、带动能力强、紧跟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的中青年农业专家,其中一批专家已成为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部分已经成为国际农业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有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邓秀新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院士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雷霁霖院士等等,他们都在执行948项目做出过突出贡献。

  [王衍亮]:948项目还积极支持国内部分农业研究机构和人员参与国际重大农业科技合作研究,与国际主要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和工作机制,为今后我国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地区在农业科技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并与其中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备忘录。特别是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十五个中心都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鉴于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和影响力,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即将在中国北京建立亚太区域研究中心。

  [王衍亮]: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前沿领域不断突破,科技领域的紧密合作与激烈竞争成为必然趋势,这既为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农业部孙政才部长最近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构建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工程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以及市场体系等在内的六大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为使“948”计划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着眼长远,认真研究下一步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我们的考虑是:

  从总体定位上来讲,农业技术引进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技术引进为核心,以夯实基础、培育优势为目标,按照跟踪前沿、提升能力、集成引进、注重衔接的总体思路,促进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

  [王衍亮]:从战略目标来讲,要立足于国家目标和民生需求,继续加强农业生物主要种质资源、重大产业转型技术、前沿高新技术、应对全球挑战技术、综合科技创新能力等领域开展技术引进、合作研究与人力资源引进,重点突破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瓶颈,争取通过较短时间内的连续支持,建立高层次的农业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农业科研队伍,增强对农业科持续发展的持久支撑力。

  [王衍亮]:从工作重点来讲,主要是实施五大战略。一是资源引进战略。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作物品种资源40余万份,只占世界种质资源总量的6%,为了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持广泛、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国外农业种质资源的引进工作。二是推进技术转型战略。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农业技术向“少投入、省劳力、高效率、保安全”的方向转变,技术引进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转变,积极引进促进产业技术转型的优质化、轻简化、清洁化、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三是强化前沿技术储备战略。主要包括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前沿高新技术,如动植物分子育种和分子设计技术,动植物规模化安全高效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新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技术,高效缓(控)释肥技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农业环境生物降解和修复技术等等。四是积极应对全球挑战战略。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跨国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国际性、区域性重大农业技术问题,加强与国际、区域组织以及周边国家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交流,树立大国形象,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王衍亮]:五是提升国际合作能力战略。支持鼓励我国农业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科学研究计划,分享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吸引重要国际研究组织在华设立相关机构,鼓励和支持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到国际组织任职,增加我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建设功能齐全的农业国际合作信息交流平台,支持和鼓励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多、双边的合作研究实验室和研发基地。

  我介绍的情况就这些,接下来我愿意和两位专家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

  [雷刘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自己所在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请问王巡视员能不能具体介绍这种差距到底有多大?具体表现在哪些领域?“948”计划的实施为弥补和缩小这些差距提供了哪些支撑?

  [王衍亮]: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非常好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很难量化的一个问题。“十一五”以来,我们已经开始按照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去年年底,有专家提供了一份咨询报告,其中对农业的主要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作了分析。这个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等技术方面与国际主要国家先进水平差距大概是6-8年,这当然仅是专家的一个咨询报告,我们还要对这个事情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明确今后“948”计划和其他的技术引进计划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我们将针对于这些领域的差距,利用948项目,整合国内的相关资源,加大资金的投入,更加明确重点,尽快地缩短这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同时还考虑,我们要在一些基础比较好、条件比较成熟、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通过948我们不仅要跟踪,还要跨越,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考虑和部署。

  [王衍亮]: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有些领域,比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承担的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我相信通过“948”计划和其他项目的审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我国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请问张宗文研究员一个问题,由于国外的技术壁垒,现在有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的种质资源很难引进,请问我们现在如何应对?另外,您谈谈今后的工作思路?

  [作物品种资源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张宗文]:我们都知道种质资源是动植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源泉,涉及到国家最具价值的生物资源。种质资源越丰富,多样性越多,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就越大。因此,收集种质资源特别是国外的种质资源,增强我国的战略资源储备,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外相关领域的技术壁垒问题,不是想收集或者想引进就能够引进的。自2009年起,“948”计划开始实施种质资源平台建设项目,目的是从国外系统地收集和引进原始的、多样化的作物种质资源。同时,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适应国外的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需要减少重复引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创新效率。

  [张宗文]:这项工作将是“948”计划一个长期的重点工作,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来收集国外的种质资源,增加我国种质资源的储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在长期对农业技术引进实验中,我们也强烈地感觉到农业技术的引进与工业技术差别比较大,对工业技术一般都是成套设备和生产线,农业技术的主体是品种、种苗、种畜、菌种、疫苗等一些活体,技术专用性较强,生长地域性较强,季节性也要求很强。同时技术引进过程当中,与国内的科研项目管理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受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影响是非常大的,如自然灾害、检疫性病害,引进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我们所要引进技术的失败。

  因此,在“十二五”工作当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农业技术的客观规律,制定更加符合农业技术引进特点的管理思路和方式。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一是从硬技术引进为主到以软件技术引进兼顾的转变;二是从单项技术引进到系统集成技术引进的转变;三是从以物化的引进为主,到物化和人力资本引进相互配套转变。简单说就是要采取积极主动、以我为主的合作研究方式,在协作中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技术路线,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孔所长,通过“948”计划的实施,我国在动植物疫病方面的研究和储备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兽医领域专家、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孔宪刚]:我们农业部通过实施948项目以来,确实对我国的疫病防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在九十年代中期,部里实施948项目,我们就申报了禽流感防控技术的项目。各位都清楚,那个时候我国还没有发生禽流感,作为“国外病”,通过948项目,我们引进了135个不同亚型的病毒,通过948项目的引进,使我们能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预防从国外传入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了非常好的、前瞻性的、储备性的研究。通过这个项目的引进,经过几个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防控技术研究,2004年我国发生禽流感的时候,我们在这之前已经有了很好的防御措施的储备,加上国家对防控禽流感的方针政策正确,包括政府的正确领导,加上我们技术的成熟,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控制了禽流感的爆发和流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因为我们都知道今年以来中央对农业和科技的财政补贴力度在不断扩大,也相继启动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应该说农业科技立项的环境在不断变化过程中。请问随着这种变化,下一步“948”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又怎么样保住它的特色,把它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王衍亮]:正如你所说的,确实这些年来,农业科技整个立项环境发生了很好的变化,中央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技、动植物转基因重大专项等与农业有关的科研项目,这对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对“948”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什么这么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其他项目的启动和实施,丰富了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的目标和需求,“948”计划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消化吸收再创新,用于生产实践,依托于其他的科研计划,结合其他的科研计划,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技术引进成果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同时“948”计划经过近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也迫切需要从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立项环境的变化出发,按照“948”计划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明确定位、强化功能。我们正在考虑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在项目定位上,我们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的完善,与其他项目相互支撑,成果上相互共享,实现各级各类农业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体现948项目对农业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请问王司长,还是关于科研立项管理的问题,因为在采访中有些专家反映我国科研立项竞争非常激烈,而且程序非常复杂,导致一些科研单位和专家花很大的精力去申报项目,而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导致这个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投资产出效率比较低。刚才您也讲到了948项目立项中的新的特点,请问948项目如何避免这个问题的?有什么好的机制?

  [王衍亮]: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也是“948”计划长期以来要着力探索和解决的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从科研项目内在管理规律来看,适度竞争,有利于创新思想的诞生,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必要的管理程序,也有利于保障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科研项目过度竞争的问题的确存在,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不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项目的管理机制,在立项上把以自由申报为主改为以指定申报、滚动管理为主,以连续滚动的项目支持方式组建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把大家公认的优势科研单位和专家组织起来,共同、连续的开展技术引进,避免过度竞争,简化了管理程序。这些做法也得到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项目的绩效评估工作,建立项目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避免了项目管理改革后的其他弊端出现。

  [王衍亮]:给大家举个例子,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何中虎研究员牵头的小麦团队的例子,通过“948”计划多年来连续滚动的支持,在小麦品质改良和育种方面,与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开展密切的合作,孵化出了一大批先进实物和科研成果,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应该说经过这几年不断努力和完善,初步形成了农业技术引进、消化、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管理思路和模式,为深化农业科技管理改革,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新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948”计划在农业合作上有什么考虑?我国最近推出了引进海外高层人才的“千人计划”,“948”计划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王衍亮]: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确实是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家也知道在刚刚过去的8月12日,温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主要排放源包括动物饲养的甲烷和“氧化氩氮”的排放,稻田里面的甲烷排放,农田里面的氧化亚氮的排放,我国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的17%。为了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农业部门开展了节能减排和增加土壤碳储量措施,应该说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以农村沼气为重点,实施了农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可以告诉大家,截止到去年底,我们国家户用沼气总数达到3050万户,今年投入继续加大,这个数字到年底统计出来,远大于这个数字。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

  [王衍亮]:第二,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提高科学施肥的水平,减少了农田氧化亚氮的排放。

  [王衍亮]:第三,推广以秸秆覆盖免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种,增加土壤的有机碳的含量。在开展具有减排效果行动的同时,我们还着手研究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技术、减排增汇技术和生物质技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因素增加和产量过度,而且会导致农业生产布局的结构出现变化,还可能造成土壤肥率的下降和病虫害的流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十多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在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评估,大力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来提高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同时,农业、土壤、作物、草原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调节气候的作用,我们也要在这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增强我们农业储氮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王衍亮]:第二个问题,关于“千人计划”的问题,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这个计划是一个引人和引智的计划。我们“948”计划主要侧重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两者可以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千人计划引进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物可以参与到“948”行动中来,为“948”计划带来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我们“948”计划也可以为千人计划的实施提供一些好的项目、好的平台,来优化引进高层人才的科研环境,加快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在这方面我们要积极配合人事部、国家外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来促进千人计划的有效实施。谢谢!

  [雷刘功]: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会后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跟我们新闻办打电话,我们可以再提供一些素材,谢谢大家!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