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双季稻区早熟油菜机械化栽培现场观摩会在衡阳召开(组图)

徐明华副省长在现场考察衡阳县油菜高产示范田 何纲跃 摄

徐明华副省长听取官春云院士汇报

机收现场

双季稻区早熟油菜机械化栽培现场观摩会

徐明华副省长发表重要讲话

官春云院士汇报科研情况

双季稻区早熟油菜机械化栽培现场评议会
5月2日下午,湖南省双季稻区早熟油菜机械化栽培现场观摩会在衡阳市召开。副省长徐明华在现场考察了衡阳县油菜高产示范田后,他衷心祝愿官春云院士和他的团队在早熟油菜品种研发、机械栽培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要求继续把“双季稻早熟油菜机械栽培”作为我省重大科研项目;希望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推出不同的湖南“当家品种”,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粮油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田家贵,衡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校党委书记刘强、校长周清明、副校长符少辉出席会议并陪同调研。
油菜是湖南第二大农作物,2011年全省秋播面积已达1830多万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跃居国内一、二位。但在双季稻区,油菜种植发展却一直存在问题。2008年,全省启动“湖南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确定双季稻生产的主产县宁乡县、湘潭县和衡阳县作为示范县。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首席专家官春云教授介绍,项目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目前,项目科研人员已育成特早熟油菜品种2个,参加早熟区试种的杂种或品系6个。如果气候正常,这些品种的油菜可在5月以前成熟并完成收割,与水稻种植几乎没有季节冲突。油菜种子含油量在44%左右,亩产量120-150公斤,纯经济效益平均每亩300元左右。此外,已成功研制出的两种型号联合播种机,一次作业可完成4个或6个工序,一天播种20-30亩。成功研制的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割倒、脱粒、清选和秸秆还田4个工序,一天可收获近40亩。这些油菜新品种和机械生产技术,将让湖南农田“稻-稻-油”三熟模式普遍推广大大受益。
徐明华率与会人员先后考察了西渡镇咸中村油菜高产示范田、农科村油菜不同播期示范田,并在农科村现场观看油菜机收作业,最后前往赤水村察看了8个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田。徐明华欣喜表示,衡阳县栽培的早熟油菜杂1613油菜荚很长,长势很好;油菜连片种植,面积广;油菜机播、机翻非常成功,具有推广价值。
徐明华指出,湖南是农业大省,粮油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在全省双季稻区走出“稻—稻—油”生产模式,确保国家粮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是湖南农业的重大课题。徐明华分析,油菜栽种,有两大问题摆在眼前:一是找到有一定产量和效益,不影响双季稻生产的油菜品种;二是解决油菜传统栽种中劳动力投入过大的问题。省委省政府把油菜早熟品种培育、机械化作为重大项目来试验,通过3年试验,油菜品种选育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同时油菜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步该如何做?徐明华提出三点要求。第一,重视粮油生产。保障全国粮油生产安全,湖南责任重大。思考怎么利用开发好冬季农田,“稻——稻——油”生产模式始终是全省的主攻方向;第二,希望科研部门继续努力。加大科研力度,在培育“稻——稻——油”早熟油菜品种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使品种多元化、性能更加稳定,能够适应全省不同双季稻生产区域的需求,继续扩大试验、推广区域,同时在农业机械化、机型选定上不断完善;第三,各部门继续配合支持。把油菜早熟品种培育好、机械化搞好,省委省政府将继续支持这个项目,按08年的要求:项目不变、队伍不散、人员不少、经费不缺,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前几年实验结果,科学评估,针对不完善的地方,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使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粮油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宣传部 李苗)
| 点击下载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