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湖南科技工作回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湖南省科技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任务和要求,把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科技工作的主线,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驱动经济发展,抓紧落实各项措施,为促进湖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切实贡献。主要为体现五个“加快”: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拉动湖南经济全面回升
今年来,我们按照“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思路,抓紧实施《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2008-2012年),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今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4450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增加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1.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和增加值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高成长性企业逆势上扬等趋势。
二、加快实施一批与应对金融危机紧密相关的科技重大专项,凸显科技在“扩内需、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三年多来,共组织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专项60项,累计攻克关键技术瓶颈272项,获得新产品397个,取得授权专利221项(其中发明专利152项),制定国家标准65个,企业标准183个,新增产值200亿元,新增利税25亿元。一批重点产业和主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支撑了一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加快已立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湖南省重大专项实施的同时,今年湖南省新启动了12个集中反映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扩内需、保增长”密切相关的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民生科技四个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三、加快实施民生科技示范工程,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今年来,我们把环保产业纳入全省五个千亿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规划,在工作上优先安排,在项目上重点支持,并在湖南湘潭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在去年组织启动5个节能减排专项的基础上,今年又新组织安排了4个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2500多万元;通过抓农村科技创新,在杂交水稻、柑桔、生猪、茶叶等优势产业领域,育成了一批新品种,开发了一批新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湖南农业的竞争力;开展了15项农村急需的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示范、推广,突破了血吸虫病天然分子疫苗的关键技术瓶颈并实现了产业转化。
四、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09年是全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大突破、大提高之年,形成了全省上下齐抓产学研结合的大格局。在资金投入上,省财政确定3年安排5亿元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今年安排5000万元,重点支持了首批36个项目,带动社会投资30多亿元;各市州也已落实专项资金近1.5亿元。在创新联盟建设上,去年底至今年共组建8个省级联盟。由湖南省牵头的杂交水稻和柑橘两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省政府与清华、北大等8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省内高校与各市(州)、县(市)及企业共签订合作协议(合同)1700多项,各市州还新组建了24个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据对全省产学研520多个对接项目的统计,今年预计新增产值超过350亿元。
五、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建设创新平台方面,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完成重点产品设计开发项目20多项,技术创新投入7亿元,新开通的“湖南省工业设计网络服务平台”三个月就服务企业和高校上百家。省竞争情报中心已开发情报产品20多种,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新成立了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新获批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组建了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培育创新企业方面,目前全省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67家,这些企业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将达到550亿元。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通过实施“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20名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对象之一的于起峰教授今年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已有6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3人进入省“百人计划”。在获得创新成果方面,今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近100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0项,居全国领先行列。
(来源:科技部)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