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3000万亩冬闲田将飘油菜花香

时间: 2009/04/28   作者: 综合科   点击:

    湖南日报4月26日讯(记者 何国庆 柳德新 通讯员 李苗)今天,“湖南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湖南农业大学启动。由官春云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未来三年时间里,将选育多个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在全省推广,并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届时,我省3000万亩双季稻冬闲田将受惠这一项目成果,将飘油菜花香。

    长期以来,我省冬季栽种的油菜品种因为成熟迟,常常影响早稻的播种,农民因此选择了放弃油菜种植,造成大片双季稻田冬闲,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偏低,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国家食用植物油供应安全的保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通过调研,将选育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实现“稻稻油”种植的科学衔接这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交给了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研究和生产示范。

    据介绍,油菜早熟品种是一种全新的品种,它集早熟、高产、优质和多抗体于一体,适应性广,适于机械种植。项目正式启动前,项目组的专家们已经选育出早熟油菜品种3个,新品系3-5个。这些品种的产籽量每亩可望达到125-150公斤,含油量42%以上,并且都能在4月底前成熟。根据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按照“稻稻油”三熟要求,早稻必须在5月初插秧,晚稻则要在10月10日前收割。年双季稻亩产目标为850公斤。课题组负责人表示,早熟新品种推广后,他们研制的油菜播种、收获、烘干机械将同时推广应用,以提高劳动效率,确保不影响双季稻的生产。

    现在,宁乡、湘潭、衡阳三个双季稻生产大县的4个村,已经确定为项目试验基地。今年三县示范种植早熟油菜面积为1500亩,到2011年达到10000亩,完成试验任务,随后开始全省大面积推广早熟油菜新品种及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广西、江西、安徽等气候土壤条件和我省相近的地区,也可望分享项目成果。

    (转自2009年4月27日《湖南日报》3版 作者:何国庆 柳德新 李苗)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