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南方吐鲁番美丽的葡萄童话———解读快速发展的澧县葡萄产业
这是洞庭湖流入万里长江前留下的一片沃土,自古稻油丰稔、棉桑夙著;这里有世界最早的古稻田,有中国最早的古城址城头山。这片富饶神秘的土地,就是湖南省最大的平原———澧阳平原。勤劳而富于创造力的澧县人民,在这里谱写了一个神奇的葡萄童话。
葡萄童话
多情的葡萄仙子想要找一个婆家她忘了公主的身份爬出了贵族的篱笆随着一位少年从欧美来到东亚让爱情的种子在澧阳平原发芽藤蔓儿带着美利坚的牵挂叶旗儿摇着俄罗斯的潇洒花蕊儿放飞法兰西的浪漫果串儿竞显异国的风华红地球、红宝石、红罗莎里奥黄金指美人指维多利亚一串串、一簇簇都是甜蜜的爱情硕果一片片、一园园都是神奇的葡萄童话美丽的葡萄仙子还有一个想法要让那少年永远梳理她那绿色的长发让那长发挂满七彩的珍珠玛瑙酿出的美酒香飘在她的娘家藤蔓儿带着月亮妹的牵挂叶旗儿摇着太阳哥的潇洒花蕊儿放飞梦幻里的浪漫果串儿轻晃夜光杯里的光华红地球、红宝石、红罗莎里奥黄金指美人指维多利亚一串串、一簇簇都是甜蜜的爱情硕果一片片、一园园都是神奇的葡萄童话
是谁打造了童话王国?
澧阳平原之上,葡萄叶蔓在不断延伸,农民们的欢笑也在不断扩散……这是一幅多么奇丽的景象?
短短几年间,全县发展优质葡萄1.5万亩,其中10000亩欧亚种葡萄亩平年纯收入过万元,被老百姓称为“万元地”。目前,该县形成了覆盖13个乡镇、年产量3000万公斤、年产值近1.5亿元的葡萄产业带。澧阳平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童话王国。
是谁,拓开了童话王国的沃土?是谁,撑起了童话王国的天空?
人们告诉我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澧县就开始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注重农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走“优质、高效、安全”的道路,努力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注重数量农业向数质并重农业转化,狠抓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了“三品”基地86万亩,示范区18个,面积12.13万亩……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他们积极着手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更是以优质葡萄产业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该县一大新兴产业。
他们依托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后盾,聘请石雪晖教授为首席专家,成立科技组,从植保、土肥、栽培、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技术支持,制定了澧县葡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
他们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的葡萄产业领导小组,实施目标管理;
他们进行基地登记管理、实行农户生产联保、进行生产资料使用备案,强化生产监管,防止产品污染;
他们组成专业技术服务团,对葡萄种植经营户和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培训;
他们通过举办品评会、葡萄节等等全力打造澧县葡萄品牌,将葡萄产业营造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王先荣告诉我们,“澧县葡萄产业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
尤为可贵的是,澧县人从未停止孜孜以求地探索与创新的脚步。他们建起了有1800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在选种育种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建起了葡萄产期调控技术研究基地,让葡萄“一年两熟”,一年四季产葡萄;建起了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让丰收的果实转化为更具价值的佳酿;建起了葡萄观光休闲娱乐园,让人们来这里自己动手种葡萄、采葡萄、酿葡萄酒……,葡萄产业正在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这些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索,不仅集中体现了澧县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而且为我们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广大农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葡萄王子的童话故事?
是谁将葡萄仙子带到了澧阳平原?葡萄“王子”王先荣。
1986年8月初,王先荣与几个同学到四川峨眉山,当地水果摊上买的巨峰葡萄引起大家的注意。王先荣想:“葡萄是较为高档的水果,如果能在家乡培育出如此好看好吃的葡萄,那销路一定会很好!”于是,王先荣在葡萄贩子的带领下找到了西南农业大学陈建国教授组建的基地———乐山市建国葡萄园,毫不犹豫地拜陈教授为师学艺。两年之后,王先荣从陈教授那里离开,不仅带走了从育苗、栽培、整枝、病虫防治到采摘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还带回了陈教授赠送的2000株巨峰葡萄苗。
1989年,王先荣种植的葡萄获得了丰收,亩产值9000元,除去生产成本,王先荣一下子有了4万多元的净利润。
王先荣成功了,但他并没有满足眼前的成绩。他从外地引进了夕阳红、里查马特、蜜汁、秋红等20多个葡萄品种。然而,次年6月,在王先荣与乡亲们栽种葡萄的园里,发现黑痘病,试了多种办法均未奏效,叶子上的病斑迅速蔓延。情急之下,王先荣找到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在省农大,石教授热情地接待了王先荣,并为他提出了七套治疗方案。按照石教授的方法,仅半个月,葡萄园里的黑痘病就绝迹了。这年的葡萄园由于防治及时,培管到位,生产的葡萄果实非常好,一串串里查马特品种的葡萄平均穗重1000克左右,平均粒重12克以上,而且颜色鲜红。8月初,王先荣提着葡萄去省城拜谢老师。石教授简直不敢相信,湖南竟能结出如此好的葡萄,颗粒大,颜色鲜红,味道呈冰糖性甜味。
自此,葡萄“王子”有了葡萄“王后”的坚强后盾。
1993年9月,石教授专程来到澧县,与王先荣探讨南方葡萄的栽培模式。此后,石教授对王先荣不厌其烦地给予关心指导。王先荣对葡萄栽培技术探索钻研更加精益求精。在石教授积极奔波与努力下,2000年,湖南农大在澧县建立了科研基地。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园里,从国内外引进了葡萄新品种159个,筛选适合我国种植的优良品种15个,如美人指、优无核、森田尼无核、红地球等。一些传统农业理论认为不适合在我国南方栽培的欧亚种葡萄,一个个在园区栽培成功,并获得丰收。2001年7月,王先荣创建了澧县农康园艺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葡萄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和果品的营销。1999年初,王先荣与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湖南省农业重大科技项目“葡萄引种与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2002年8月,通过了省级鉴定,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江南种植,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上色的难关,使湖南省的葡萄砧木应用、无核葡萄品种栽培及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王先荣再次在澧县张公庙镇新年村建立科研基地218亩,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湖南葡萄产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项目,成功探索出葡萄一年两熟技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先荣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为了更好地带动他们,王先荣将自己培育生产的优质葡萄苗木赊给周围的村民,并无偿负责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整枝、施肥、防病、治虫。近20年来,他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电子邮件、QQ聊天、出版专著、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免费为省内外果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160多场、58万多人次。今年5月,王先荣又新注册成立了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他要走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之路,带动乡亲加快致富步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王先荣与乡亲们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他也拥有更高的荣誉:今年5月下旬,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葡萄王子王先荣没有止于荣誉。他要把葡萄童话书写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转自2007年8月1日《湖南日报》B4版 作者:马诗明 杨波 周勇军 朱本召)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