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示范大获成功成效明显(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右一)讲解石潭镇油菜示范片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在湘潭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放良和我校校长周清明的陪同下介绍乌石镇示范片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湖南双季稻油菜生产示范现场观摩会
4月15日上午,在湘潭县石潭镇联盟村、乌石镇天明村一大片丰收在望的油菜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教授“客串”起科技讲解员,向参加湖南双季稻油菜生产示范现场观摩会的代表们,绘声绘色地介绍起双季稻油菜生产示范情况。在下午的座谈会上,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介绍:“湖南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项目立项一年多来,早熟品种选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油菜联合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已研制成功,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和机械化生产示范面积超计划,项目实施成效十分明显。
油菜是湖南的主要油料作物,2009年我省秋播油菜面积1900多万亩,居全国首位,常年单产达110公斤以上,但我省现有耕地面积5700多万亩,冬季覆盖面积2000多万亩,每年有高达3000万亩以上的可种植油菜的优良稻田被闲置,其中双季稻区尤为突出,冬季覆盖面积仅1/4左右,导致每年约1/3的光温水土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批示,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较低的现状,我省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和设立了“湖南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为双季稻区研制出4月25日左右成熟的油菜早熟品种,研制出适于油菜播种、收获和烘干的农业机械,以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项目自2008年启动。目前,由官春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已经获得了重大进展:在油菜早熟品种选育方面,确定了油菜早熟品种应具备的特点,初步明确了油菜早熟品种的鉴定和选育方法,目前已育成“杂1613”、“ 杂1062”等8个杂种组合(或品系)。在油菜播种收获机械研制方面,已成功研制出2种型号的联合播种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多个工序,已成功研制出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方面,已初步研制出一次施用油菜专用控释肥和油菜化学催熟剂,已初步制定出“在三熟制条件下水稻品种选用和栽培技术示范”和“油菜早熟品种机械栽培技术规范”。在生产示范方面,确定了双季稻生产的主产县宁乡、湘潭、衡阳作为示范县,2009年冬播完成示范面积1958亩,目前油菜长势良好,大面积亩产可达125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达150公斤以上。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谢康生、副省长徐明华出席了现场观摩会并指出,我省油菜种植面积已居全国前列,但在双季稻区也存在着劳务成本高、作业繁重、与早稻播种相冲突等问题。“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项目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我省“油-稻-稻”播种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谢康生、徐明华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油菜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盘活冬闲田,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走油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之路,促进全省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要通力合作,支持项目的科技攻关,今明两年扩大早熟油菜的种植面积,争取2012年在全省普遍推广。
我校校长周清明主持了下午的座谈会,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湘潭市市委书记陈三新、湘潭县人民政府县长谢振华,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农机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领导分别作了发言。全省14个地州市农业局、15个双季稻重点县以及湘潭县、宁乡县、衡阳县三个项目县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观摩会。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