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水稻科研现场会

时间: 2008/10/10   作者: 综合科   点击:

   

 

   

  2008年9月28日下午,学校召开水稻科研现场会,刘强书记、周清明校长等校领导及科技处、农学院、实管中心有关人员和部分专家参加了会议。刘强书记、周清明校长一行首先考察了我校水稻科研基地,了解了基地建设和各项试验研究进展情况。在随后召开的汇报会上,陈立云教授、邹应斌教授、肖层林教授、戴良英教授、肖浪涛教授分别就水稻育种、栽培、制种及种质资源基础研究等科研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
  在听取了汇报后,符少辉副校长围绕我校水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宣传工作讲了四点意见。刘强书记对水稻现场会的会议形式给予了肯定,对近年来我校水稻科研取得的成绩和研究方向的凝练及团队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一是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青年科技骨干的引进与培养力度,要打破学院、学科界限,增强协作意识,形成一批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继续保持和发展水稻学科优势和特色;三是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相关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我校水稻科学研究的显示度。最后,周清明校长对水稻科研现场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水稻科研团队为促进水稻科学发展和农业生产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就“南方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中心”和水稻所建设、仪器设备使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全力支持水稻科学研究发展。
  近年来,我校水稻科研团队扎实努力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在水稻育种方面:以陈立云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育成了“陆两优996”、“C两优396”等一批通过湖南省审定的超级稻或超高产水稻新组合;“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育成及应用技术与理论基础研究”项目获得200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一批超高产、高档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突出;二是在水稻栽培研究方面:以邹应斌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形成了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明确了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的原因和产量形成的基本生物学规律和某些生理生态问题。自 2007年在我省超级稻种三产四示范县(市)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在水稻抗病、抗逆基础研究方面:以“芙蓉学者”王国梁教授、肖浪涛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围绕水稻抗逆基因工程、水稻高产与品质性状基因发掘与克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在SCI杂志、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四是在水稻制种方面:以肖层林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不育系原种生产与繁殖技术”和“高产稳产平衡保质高效制种技术”等系列研究。通过与隆平种业、农大金农种业公司合作,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示范基地,为制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