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大本营温暖农技专家

时间: 2008/10/06   作者: 推广开发科   点击:

    “石门县二都乡牌楼村支部书记易继秋,这些天看着村里的‘无核椪柑低产栽培技术改造示范园’硕果累累,说搭帮我们院里的科技特派员呢,还说要是早来两年就好了。”

    “我校科技特派员第一次到凤凰县驻地开展科技扶贫时,当地干部群众大多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经过我校特派员两年艰苦工作,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现在强烈恳求我校在现有基础上再增派15位专家进驻凤凰。”

    9月22日,记者来到省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最多的省农科院和湖南农大时,听到了这样两个小故事。3年来,在研究和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省两个农技专家的大本营先后派出科技特派员53人次,深入农村实施了一批富民项目、推广了一批实用技术、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培训了一大批新型农民,背后的故事很多很多。

    科技人员下乡,一去就是两三年,最担心的就是耽误评职称、待遇收入得不到保障等。为此,省农科院除了严格执行省里的科技特派员政策外,还明确规定保留科技特派员的原职务和福利待遇,并专门制定政策,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院里工作的延伸,对科技特派员在职称评聘、申报课题上给予优先和倾斜。湖南农大则大量减免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任务,确保科技特派员集中时间、精力投入驻地工作。在待遇上,学校每年的预算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用于解决科技特派员的岗位津贴,同时要求所在学院按不低于同类人员待遇水平的原则落实科技特派员的年终分配。在评奖评优上,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学校在年终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

    科技人员下乡,遇到实际困难,就怕单兵作战无人帮。今年3月,在得知桑植县遭受冰灾袭击的情况后,科技特派员肖鹜轩所在单位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发所派出了强大的专家教授团现场指导抗冰救灾,实地为老百姓讲授灾后自救技术。科技特派员周晓波在发展龙山召市镇蔬菜产业时遇到了问题,省农科院不同研究所的20多名种植、加工和推广专家赴当地提供培训和咨询。3年来,通过特派员牵线搭桥,省农科院共派出专家200余人次,到全省各地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湖南农大则通过组织科技下乡、组建博士团和后援专家团等多种形式,每年安排师生深入到科技特派员驻地普及科技知识、开展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3年多来,共编写和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万余册,直接和间接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3万多人次。

    科技人员下乡,想干一番事业,就怕缺资金。被专家称为“中国绿茶资源金矿”的保靖黄金茶开发潜力巨大,所需资金不少。在科技特派员的促成下,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保靖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省茶叶研究所已投入300多万元建设茶苗繁育基地和茶叶加工厂等。今年春茶收购就为当地200农户户均创收5000元。不仅春茶好卖,夏茶也供不应求,过去茶农求商贩,现在商贩追茶农,茶农开发黄金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湖南农大则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实施范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目前,学校已在全省14个市州布局了包括科技特派员驻地在内的109个科技示范基地。3年来,该校在科技特派员驻地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6项,带动驻地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校科技处转自2008年10月6日《湖南日报》A1版 作者:胡宇芬)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