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7年度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
时间:
2008/04/16
作者:
社会科学管理科
点击: 次
各社科研究基地挂靠单位:
根据《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估方案》(试行)规定,为了切实做好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省社科规划办于今年3月5日在全省同时召开5个片会,对全省社科研究基地2007年度的工作进行了督查。专家组在分别听取基地负责人或首席专家汇报的基础上,根据各基地提交的文件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基地年度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考查。从督查情况来看,各基地2007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地工作总体上步入了健康运行的轨道。
一、完善制度保障,工作运行逐步规范。各基地挂靠单位领导对基地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在督查的52个基地中,除2个基地的负责人是由挂靠单位中层干部担任外,其他基地的负责人都由挂靠单位领导担任。各单位将基地工作纳入了本单位的议事日程,纳入了本单位整体工作规划。从工作条件看,各基地做到了有经费、有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在经费条件方面,各挂靠单位都能保证每年投入10万元,并做到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一些基地在积极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部委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纵向研究项目的同时,还通过争取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的横向课题来获得发展资金。此外,各基地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工作规划,建立完善了基地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激励机制。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基地的规范运转。
二、凝练学科特色,主攻方向逐步明确。社科基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学科建设是基地发展的基础。大多数基地立足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实现了基地发展与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舜文化研究、湖湘文化研究、船山学研究、民族学研究、曾国藩研究、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翻译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外文化传播研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等一批由基础学科支撑的基地,彰显湖南独特学术资源和研究优势,明确研究主攻方向,抢占学术制高点,初步形成了我省的特色学科群和优势学科群。其他一些以应用学科为基础的基地,通过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来凝练学科特色、提高学术水平,其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成果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和重视。如网络德育研究基地致力建设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渗透的网络德育体系,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绿色网上校园”,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廉政研究基地主攻反腐倡廉机制和廉政文化建设难题,受到中纪委的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研究基地积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信用研究基地立足社会信用体系研究,受到财政部的支持和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三、注重队伍建设,科研团队初具规模。目前,各基地紧紧依靠挂靠单位的科研力量,对内整合科研资源,对外引进拔尖人才,基本建立了以首席专家为龙头、学位职称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如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在校内的17个研究人员中,有博士12人、教授8人,还外聘了4位兼职研究人员。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地科研人员中,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教授7人。“三农”问题研究基地15名主要科研人员中,教授和研究员达到12人。各基地科研团队的形成为基地科研计划的落实和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突出项目研究,科研成果逐渐增多。各基地把科研作为基地建设的中心任务,结合基地目标定位,围绕各级项目,加大集体攻关力度,取得了不少有影响、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民族学研究基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文章。道德建设研究基地2007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等报刊上发表论文逾8篇,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在政治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研究,2007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负责人肖国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被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摘发并呈送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
五、开展学术交流,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是扩大基地学术影响、促进基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社科研究基地成立以来,把举办学术活动、创办学术刊物、接待专家访问和出国出境访学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开阔了学术视野,扩大了基地的学术影响。如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不仅派员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研讨会,而且多次人到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此外,在学校的支持下,2007年基地还举办了“全国市场和谐与和谐营销论坛”。“三农”研究基地2007年共计资助11.76万元、派出37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财政与会计研究等基地还设立开放式招标项目,吸引省内外智力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扩大基地影响范围。
六、服务工作大局,研究效益日益增强。各基地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担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对策应用研究课题,加强与地方横向合作,解决公共决策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使科研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成绩显著,获得的项目数多达55项;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获得科研项目19项。民营经济研究基地先后与新宁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优化县域经济环境研讨会”、与邵东县政府联合举办了“邵东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法学研究基地通过开通门户网站《湘江法网》,为广大网民提供法律知识和法律咨询。民族学研究基地参与湘西旅游发展规划制订,指导当地景点建设,为湘西自治州成功申报湘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但是,各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新挂牌基地的发展态势不如成立较早的基地,挂靠在以教学为主的大学的基地比挂靠在综合性大学的基地科研实力要弱。二是基地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地独立运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三是部分基地定位还不准确,科研资源整合不力,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不大。
希望各基地以这次年度督查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强化基地意识,突出基地特色,树立基地品牌,为我省社科研究基地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2007年度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情况公布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2008年4月8日
附件:
2007年度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情况公布
根据《2007年度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评分标准》,按照专家组对各基地的评分,经综合平衡,现将2007年度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工作情况予以公布。
一、成绩突出的基地有(9个):网络德育研究基地、网络文学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大学)、道德建设研究基地、法学研究基地、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基地、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民族学研究基地。
二、工作良好的基地有(37个):中小企业研究基地、翻译研究基地、WTO研究基地、信用研究基地、廉政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旅游与休闲发展研究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包装经济研究基地、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基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循环经济研究基地、企业战略管理与投资决策研究基地、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船山学研究基地、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基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基地、舜文化研究基地、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民营经济研究基地、西部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三农”问题研究基地、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
三、需要着力改进的基地有(6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公共管理研究基地、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红色旅游研究基地、曾国藩研究基地、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 (来源:湖南社科规划网)
点击下载文件: |